吃小龙虾引发大抢救!28岁女子垂死经历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眼下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然而悲剧却一次次上演。
早前,有网友曾分享了自己因吃小龙虾而进入急诊入院的经历。当天这位网友连续吃完四盒小龙虾,次日一早舌头出现紫色出血点,下午出血点变成小血泡,第二天早上又变成了满嘴大血泡。
紧急就医后,医生发现其血小板计数只有1(正常值≥100),这属于十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当即发出病危通知,而此后治疗费用更是预估需要10万元。
图片
无独有偶,我在两年前也曾分享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那是一位28岁的年轻女性,是一家公司的会计。发病前和两个好友在一起聚餐,当晚三个人连续吃完两大盆龙虾。
第二天一早,她发现自己小便很黄,但没当回事。可奇怪的是,整个上午她都感觉浑身没劲,总觉得浑身肌肉硬硬的,同时颈部、后背和大腿等初也明显胀痛。
下午,她又出现了全身发冷和乏力等症状。因为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所以决定紧急前往医院就诊。
结果前脚刚到医院,后脚就见她四肢开始抽动,全身陷入痉挛,身体处于一种极其恐怖的扭曲状态。
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肺部已出现感染,肌酸激酶达到8000(正常值<170)。这个数值严重超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衰竭,乃至死亡!
在询问完相关情况后,医生高度怀疑她这是“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立即展开抢救。
这些情况看似很罕见,实际上并不是个例,2020年夏天,跳水冠军吴敏霞丈夫张效诚在一口气吃完3斤小龙虾后,也出现了肌肉酸痛和发热等症状。
图片
就医检查后他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曾一度被下达病危通知书。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食用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又被称为哈夫病、龙虾病。指的是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和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
发病时,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无尿同时引发急性肾衰竭。高浓度的血钾可抑制心肌收缩并导致心脏骤停,而酸中毒可使全身器官缺氧,同时导致血钾进一步升高并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此类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典型的三联征。
其一,是受累肌群疼痛、肌无力、肌肿胀等局部表现;
其二,是发热、恶心和全身无力等全身表现;
其三,是少尿、无尿或深色尿等急性肾衰竭表现。
图片
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过量运动,新闻中不时有相关报道。还有就是电击、极端体温和肌肉挤压伤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比如甲减、低钾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吃小龙虾会诱发横纹肌溶解?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具有相似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患者们都吃了小龙虾确实不假,但有些在吃了小龙虾的同时又进行了运动,或者本身就存在一些疾病,所以我们很难判断引发疾病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再加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不一,发病率统计较为困难,所以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指向食用小龙虾和横纹肌溶解有直接关系。
图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公开报道中,确实很大一部分都存在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情况,而归结起来可能和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有关。
第一,小龙虾本身就有某种生物毒素或其他外源性化学物质,虽说小龙虾在养殖时很少发生病害,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龙虾从始至终不会被感染或携带病毒。
第二,洗虾粉含有的毒素。很多商家需要大批量清洗小龙虾,而为了方便很大可能会使用洗虾粉,洗虾粉中可能含有某种毒物。
第三,食品添加剂滥用。部分商家为了使小龙虾的口味更好,可能会随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而成分不详的化工合成添加剂,长期食用可损伤肝脏,甚至于有致癌风险。
认准4个原则,放心吃小龙虾
①不要过量
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生风险和食用小龙虾数量有很大关系,同时小龙虾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所以不适合多吃。
另外小龙虾蛋白含量丰富,过量食用可能造成消化压力,导致消化不良。
一般建议每天食用量不超过500克,一周不超过2次。
②爆炒的小龙虾最好别吃
爆炒小龙虾为了口感可能烹饪时间很短,因此很难保证将小龙虾中的肺吸虫幼虫完全杀死。
③不要吃虾头和虾黄
虾黄主要集中在虾头位置,虾头很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和细菌等。另外研究显示,进食虾头可能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④不要过夜
小龙虾死后腐化速度很快,相比也隔夜饭菜,小龙虾的蛋白质更高,所以细菌滋生就更快,有时候甚至只需要几分钟就能繁殖下一代,并且就算加热了也很难彻底杀灭。
最后提醒一下,小龙虾虽然好吃,但过敏体质人群、消化道本身就有疾病比如患有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群、痛风患者、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群等,一定要慎吃。
关注Dr.X
每天多一点健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